close

上海歷史博物館.jpg 

圖片來源:gmding.lnd.com.cn/Travel/AttractionsInfo.aspx...

上海歷史博物館官方網頁:http://www.historymuseum.sh.cn/

 

上海博物館籌建歷程:

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是综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類博物館,隸屬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。 上海市文化局社會文化事業管理處於1953年開始籌備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,由文獻博物館科编寫地誌提綱,並開展全市文物資料的採訪徵集。1954年11月,上海市正式成立“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”。1956年籌備處借用虎丘路前亞洲文會部分會址著手地誌博物館籌建,按總體設計,分:鴉片戰爭前歷史時期、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、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、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等,编列徵集提綱和陳列方案,開展採訪徵集活動。1957年借用文化廣場露台下基址,改建成陳列室。1959年5月因故中止籌備工作,所藏文物、文獻等分别移交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、上海博物館等機構。 

  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增設上海歷史研究部,下設研究组、清理發掘组,繼續為地誌博物館的基本陳列規劃方案,分别用專题展覽的形式,在上海博物館、上海圖書館籌備或展出。同時,經鑑定、整理,出版或印行了上海地方資料集。

  1983年9月,復籌備上海歷史文物陳列展覽工作,以上海農業展覽館第五館為臨時館舍,1984年5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,定名“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”,分“序廳”、“上海的原始文化”、“古代上海”、“近代上海”、“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現代上海”等五個部分,通過1300餘件文物、文獻及圖片等資料,展示了上海自遠古至1949年數千年間的歷史畫卷。 

  1991年,“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”更名為“上海市歷史博物館”。1994年10月21日,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虹橋路1286號重新開館,基本陳列為“近代上海城市發展歷史陳列”。展出文物1500餘件,分 “適應城市發展需要的城市建設”、“開風氣之先的近代文化”、“新舊並存的都市生活”等六個部分,全面展示了上海自1843年開埠到1949年百餘年來的城市風貌。該陳列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统首次“十大陳列展覽精品”之一。展館因場地租賃期滿而於1999年3月關閉。 

   2001年5月,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籌建的“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”於浦東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群房内向社會開放。陳列館分“華亭溯源”、“城廂風貌”、“開埠掠影”、“十里洋場”、“海上舊踪”五部分,主要以場景和模型等藝術手法,輔以音響、多媒體資料查詢裝置及多媒體影視模型合成裝置等展示手段,以城市發展為主要線索,反映自古至今上海從濱海集鎮發展為中國最大工商都市的過程。 

  2003年1月,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“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。 

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長期堅持開展對上海地方文物歷史、民情風俗、人文環境、城市變遷、博物館學等方面的學術考察與研究,已逐步形成一支術有專攻的科研隊伍。建館以來,先後编輯出版了《孫中山在上海》、《文物薈萃》、《上海百年掠影》、《舊聞珍影》、《四個月的戰爭:“八一三”淞滬抗戰纪實》、《海上風情》、《上海歷史油畫新作》、《走在歷史的記憶裡:南京路1840-1950》等著作。1998年,出版了介绍上海歷史文化的多媒體光盤《上海百年》。自2002年起,编輯出版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刊》。在國内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,参與上海市社會科學重點課題《上海通史》、《上海大辭典》等的编撰。 

  2007年,發起舉行中國博物館學會城市博物館委員會國際研討會,被推舉為首任委員會主席成員單位。此外,作為國際博協城市博物館專業委員會(ICOM-CAMOC)的主要成員,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積極開展與國内外城市博物館的合作,為推動城市博物館的發展作貢獻。 

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係政府全額播款運作的事業機構,人員编制74人。新館擬設上海歷史文物研究中心(陳列研究部)、歷史文物保護和鑑定中心(保管部、文物徵集部)、文化交流中心(社會教育部)、上海歷史文獻信息中心(圖書館、出版部)、辦公室、保為處(消防安保)、行政處(保潔、物業與工程部)以及综合服務部等部門。

  上海歷史博物館的籌建過程看來有些冗長、乖舛,但若從官方網站仔細去看,博物館在收藏、展示、教育推廣、館際活動等各方面看來都相當活躍,與沒有永久固定的館址這情況形成對比,會是個滿有趣的觀察點。

 

本文資料節錄自官方網站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xpo2010tnua 的頭像
    expo2010tnua

    北藝大文資學院,2010上海世博之旅

    expo2010tn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