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1851年倫敦水晶宮博覽會到2010上海世博已經160年了!!
途中曾舉辦過哪些博覽會,哪些城市成為[博覽會城市],有什麼創舉又對世界造成哪些影響呢?博覽會的歷史太長而繁雜,而世博會的舉辦在早期並沒有受到約束,甚至一辦再辦,同一年裡有兩個國家在舉辦也不奇怪。儘管1928年國際博覽局(BIE)成立,也對各種類型的博覽會舉辦訂定規則,但是還是出現許多"例外"。以下按照年代列出曾經舉辦過的大型而廣為人知、或是有深遠影響的世界博覽會。
本文整理自:《國際博覽會事典》,平野繁城著,1995。日本,內山工房。
世博網
維基百科
年份 |
舉辦國家 |
舉辦城市 |
主 題 (早期為類型) |
創舉 |
1851 |
英國 |
倫敦 |
壯麗輝煌的水晶宮 |
首屆世博 |
1853 |
美國 |
紐約 |
紐約博覽會 |
新大陸初現風采 |
1855 |
法國 |
巴黎 |
巴黎世界工農業和藝術博覽會 |
藝術類型獨立建館展示,開往後博覽會之先河 |
1862 |
英國 |
倫敦 |
倫敦國際工業和藝術博覽會 |
印刷與媒體宣傳的發達、受矚目劃時代的蒸汽機 |
1867 |
法國 |
巴黎 |
勞動的歷史 |
首次出現展示主題、展品分類體系、國家館的誕生 |
1876 |
奧地利 |
維也納 |
紀念約瑟夫一世執政25週年 |
藍色多瑙河一曲不朽 |
1876 |
美國 |
費城 |
美國獨立百年展覽會 |
愛迪生新發明、自由女神手臂亮相 |
1878 |
法國 |
巴黎 |
巴黎萬國博覽會 |
召開主題相關國際論壇,成為世博的例行國際會議 |
1889 |
法國 |
巴黎 |
法國大革命百年紀念 |
艾菲爾鐵塔聳立於巴黎 |
1893 |
美國 |
芝加哥 |
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四百週年紀念博覽會 |
獨立[婦女宮]出現,世博開始關心女性議題。摩天輪的建造發明 |
1897 |
美國 |
納許維爾 |
田納西百年國際博覽會 |
展出巴特農神廟複製建築、對應時代性的黑人問題建立「黑人館」 |
1900 |
法國 |
巴黎 |
一個世紀的回顧 |
一個世紀的西方成就 |
1904 |
美國 |
聖路易 |
紀念1803年購地100週年 |
幾乎以實體展示為主。跨城市電訊通信的可能 |
1915 |
美國 |
舊金山 |
三藩市巴拿馬太平洋世博會 |
紀念巴拿馬運河開通,縮短世界的距離 |
1926 |
美國 |
費城 |
獨立一百五十週年紀念國際博覽會 |
復原殖民世代費城史跡,成為推動野外博物館的先驅 |
1933 |
美 國 |
芝加哥 |
一個世紀的進步 |
第一屆明確主題博覽會、「車行生活」的科學時代的到來 |
1935 |
比利時 |
布魯塞爾 |
通過競爭獲取和平 |
反省原子能運用,迫切反映時代需要 |
1937 |
法 國 |
巴 黎 |
現代世界的藝術和技術 |
旅遊業的興起,首次出現主辦國地方館 |
1939 |
美 國 |
三藩市 |
明日新世界 |
大量電子新產品展出,多樣的娛樂伴隨博覽會而來 |
1958 |
比利時 |
布魯塞爾 |
科學、文明和人性 |
原子塔的象徵與和平的呼籲,多媒體展示技巧的運用 |
1962 |
美 國 |
西雅圖 |
西雅圖二十一世紀博覽會 |
太空時代的人類登場 |
1964 |
美 國 |
紐 約 |
通過理解走向和平 |
世伯史上規模最大、時間最長的博覽會 |
1967 |
加拿大 |
蒙特利爾 |
人類與世界 |
新的”人類”思考觀點、前所未有的「世界節」活動 |
1968 |
美 國 |
聖安東尼奧 |
美洲大陸的文化交流 |
|
1970 |
日 本 |
大 阪 |
人類的進步與和諧 |
亞洲首次舉辦世博、史上人數最多6400萬人次、太陽之塔的象徵。 |
1975 |
日 本 |
沖 繩 |
海洋 - 充滿希望的未來 |
紀念沖繩回歸、海上未來都市的想像藍圖 |
1984 |
美 國 |
新奧爾良 |
河流的世界 - 水乃生命之源 |
水資源的運用與循環。20世紀美國最後一次博覽會 |
1985 |
日 本 |
築 波 |
居住與環境 - 人類家居科技 |
科學研究學園都市的規劃 |
1986 |
加拿大 |
溫哥華 |
交通與運輸 |
參展國最多、同類規模最大。 |
1990 |
日 本 |
大 阪 |
國際花與綠博覽會 |
首次國際博覽局與國際園藝會協會合作承辦 |
1992 |
西班牙 |
塞維利亞 |
發現的時代 |
促始西班牙第三大都市興起與十大橋梁阿拉米羅大橋誕生 |
1992 |
義大利 |
熱那亞 |
哥倫布 - 船與海 |
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五百週年,促使地中海舊港的活化再開發 |
1993 |
韓 國 |
大 田 |
新的起飛之路 |
展現短時間快速發展的南韓 |
1998 |
葡萄牙 |
里斯本 |
海洋 - 未來的財富 |
以[可持續性發展]為主題,舉辦在河岸環境最惡化之處,思考環境淨化 |
2000 |
德 國 |
漢諾威 |
人類 - 自然 - 科技 - |
[漢諾威原則]、全球對話論壇 |
2005 |
日 本 |
愛知縣 |
自然的睿智 |
市民參加型博覽會,可持續性發展 |
2010 |
中 國 |
上 海 |
城市,讓生活更美好 |
首次以城市為主題,探討即將全球50%人口居住於城市的問題 |